天真童心改写古诗,如梦令变身欢乐颂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古诗时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吗?最近一篇小学生改写《如梦令》的作业在网上火了,把这首婉约词改得面目全非,却又妙趣横生。这些小家伙们虽然不懂原词的深刻意境,却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古典诗词注入新的活力。正如他们改编《赠汪伦》一样,这次对《如梦令》的改写同样展现了孩子们未被束缚的想象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据说这个小朋友把李清照的这首名作改成了描写放学后和小伙伴玩耍的场景,虽然意境完全不同,但居然还能保持押韵!这不禁让人感叹,孩子们对语言韵律的敏感度有时比大人还要强。
改写背后的创作天赋值得重视
看到孩子这样”糟蹋”古诗,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可能是生气。但仔细想想,能把古诗改写得既押韵又符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不正是一种创作天赋的表现吗?就像文章中提到的小莫言,小时候也是通过写打油诗锻炼了文学才能。
这些看似胡闹的《如梦令》改写,其实包含了孩子对语言节奏的把握、对生活场景的观察和对情感的表达。比起死记硬背,这种创新性的改写更能培养孩子对古诗词的兴趣。当孩子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改成描写课间操的句子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建立古典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模仿到创新:古诗改写的教育启示
古诗改写其实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绝佳进修经过。就像进修书法要先临摹字帖一样,对古诗的改写和再创作,能帮助孩子们领会诗词的结构和韵律。那位改写《如梦令》的小朋友,正是在模仿原作的格律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创意。
家长们不妨鼓励孩子多做这样的尝试,而不是一味制止。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改写技巧,比如保持原作的韵脚但改变内容,或者用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古诗词。这种练习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文学创新力。
下次当你看到孩子又在”糟蹋”古诗时,别急着批评。那首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如梦令》,说不定正孕育着一个小诗人的诞生。毕竟,对古典文学的传承,需要的不仅是记忆,更需要这种充满童真的创新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