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应该做的”——平凡善举背后的责任担当
拾金不昧彰显美德力量
“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简单朴实的话语,来自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学生陈源。他在拾获装有7000元现金及重要证件的钱包后,毫不犹豫地将其送至派出所。面对失主的感谢和众人的称赞,这位00后青年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是自己分内之事。这种不图回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质量吗?
陈源的故事之因此打动人心,正是由于它展现了当代青年最本真的道德选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坚守内心道德准则,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这份纯粹尤为珍贵。他的行为看似平凡,却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善念。
善行非偶然 品德在日常
“其实,陈源此次拾金不昧的善举并非偶然。”正如他的辅导员文冬老师所说,这位00后青年在校期间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统美德。从班级事务中的主动相助,到志愿服务中的风雨无阻,这些日常点滴构成了陈源品德的坚实基础。
为什么一个年轻人能有如此坚定的道德自觉?这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正确的价格观引导。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持续推进的”匠心铸魂”德育工程,以及”小齿轮”志愿服务品牌等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当志愿服务与专业操作相结合,当社会责任与个人进步相融合,学生们天然会将”这是我应该做的”内化为行动准则。
以榜样力量引领校园风尚
陈源的事迹在校园内引发了热烈反响。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学工副院长刘芹表示,学院将以陈源同学为榜样,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操作活动。通过主题班会、”青言青语”大讲坛等形式,引导师生见贤思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
“小齿轮”志愿服务矩阵的成果令人瞩目:组织160余次志愿活动,动员900余名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献血量突破314000毫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陈源一样的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是我应该做的”的深刻内涵。他们或许不会说华丽的辞藻,但他们的行动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责任担当构筑社会基石
在当今社会,”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话所代表的责任觉悟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更是一种主动担当的生活态度,一种无需提醒的道德自觉。从陈源身上,我们看到年轻一代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也看到了高校德育职业的丰硕成果。
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种子。当”这是我应该做的”成为社会共识,当责任担当成为行为习性,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和谐美好。陈源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善举最动人心,责任担当最有力量。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