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压力大工资降,教师直呼绝望

政策调整引发教师跨学段流动

“小学老师被调去教高中”这个话题最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原来,山东临沂部分区县由于生源变化,开始调整教师资源配置。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人口高峰,预计将在2032年达到高中入学峰值,导致高中教师需求激增。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生源减少,部分拥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小学老师被通知调往高中任教。

教育局职业人员证实了这一情况,并强调”没有高中教师资格证不能教高中”。由此可见被调动的老师都具备相应资质,但这种跨学段的岗位调整,还是让不少教师感到压力山大。一位被调往高中的小学英语老师坦言:”小学比较轻松,教学没有什么压力,但高中就不一样了。”

教学差异大,教师直呼不适应

从小学到高中,不仅仅是学生年龄的差距,更是教学方式的天壤之别。小学教育更注重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而高中则对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更高。一位高中副校长指出,两个学段的教学模式存在显著差异。

“高中生上三年就走了,老师要干一辈子,一想就很绝望。”被调任的王老师道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这种学段转换不仅意味着要重新适应教学节奏,更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教授小学课程的老师,突然要面对高考压力下的高中教学,确实需要一段艰难的适应期。

顺带提一嘴,网友也担忧聪明储备难题:”虽然本科大学生、研究生教小学到高中都可以,但聪明长期不学可能会遗忘。”这种专业聪明的”回炉重造”,无疑又给教师增添了一份压力。

收入不增反降,教师积极性受挫

更让老师们难以接受的是,调往高中后职业量增加了,收入却不升反降。据一位乡镇初中数学老师透露,乡镇教师每月有六七百元补贴,课后服务费每月也有1000元左右。而调往高中后,每月到手收入要少近2000块钱。

“职业量更大,收入反而减少”,这样的现实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和不满。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天然会打击教师的职业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高中教师面临着升学率的压力,职业强度本就较大,如果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小班制教学或是更好选择

面对小学阶段生源减少的情况,不少网友建议推行小班制教学,而非简单地将教师调往高中。”小学生源少了以后推行小班教学,班主任人选单独设置,而不一个老师兼任,更有利于学生进步。”这样的建议获得了不少认同。

小班制教学能够提供更特点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多关注。同时也能避免教师资源的浪费,让专业的小学教师继续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影响。当记者向教育局询问是否会考虑小班制时,职业人员表示尚不清楚,建议咨询人事部门。

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关乎教育质量,希望相关部门在做出调整时,能够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困难和学生的教育需求,找到更加科学、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毕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而教师是这一经过中最关键的资源。

赞 (0)
版权声明